第976章 内相-《唐朝好地主》


    第(2/3)页

    中书省成了权利最大的衙门,中书舍人虽品低,但也因为握有重要的五花判事权而被人称为储相。

    在经历了此前李超萧瑀等宰相的对抗和辞职后,李世民又对现有的这个中枢结构不满。于是,他再次悄然的调整。

    李世民目光放在了翰林院。

    翰林院还是原来那个翰林学士院,但官职人数和品级却都大调整。调翰林学士承旨一员,翰林学士六员,还有侍诗侍讲等官员。

    他以翰林学士承旨,独承密命。

    这个承旨,其实就是相当于在禁中职掌机密,与中书令一内一外,因此现在被人称为内相。

    六位翰林学士,则负责起草诏令,分中书舍人之权。

    如今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有明确分工,学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也称为内制。

    中书舍人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

    翰林学士在草拟诏制方面分割了中书舍人之权,而翰林学士承旨,则在参谋密计方面分割宰相之权。

    翰林院学士承旨,从二品。翰林学士,正三品。

    李世民以这高品级,一下子明确了翰林学士们的重要地位。

    中书门下的宰相们,先是被削了兵权,如今又弄出一个内相,也是处心积虑。

    承乾坐在那里,看似很认真在听课,其实是在神游物外。温氏三雄颜氏三雄是当代大儒,他承认。但他就是觉得这些老儒们,讲课有些太干枯了。

    听李超的课,总是很生动。每讲到一处,都会有鲜活的例子,会有大数据分析,让人一目了然,听了会很信服。

    今天,承乾向温大雅提了一个问题,“就是税赋,到底是按丁征税好,还是按财富多少征税好?”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不简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