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一章 肠子悔青了-《大魏春》


    第(2/3)页

    直觉太后的眼神的中仿佛藏着钢针,刺的元澄与元嘉脸皮发凉。

    此时若敢说个“不”字,高英怕是当即就会翻脸,质们他们的罪责。不然为何不问“诸卿”,而是“二位亲王”?

    元澄硬着头皮回道:“臣附议!”

    元嘉连忙跟上:“臣也附议!”

    崔光与刘芳、游肇互相望了一眼,交换了个眼神,而后无奈的往下一拜:“臣等也无议!”

    此时若再反对,就是往死里得罪高英了……

    “好!”高英重重的一点头,“事不疑迟,即刻起诏,召卢国公(平州治所卢龙,封国即为卢国)入京!”

    “诺!”崔光与刘芳齐声应着。也知事权从急,更知呈关重大,也未唤门下官吏,而是当场就予殿中亲手起草圣旨。

    刘芳执笔,游肇磨墨,崔光又问道:“若是下旨,又该传往何处?”

    刘芳稍一停顿:“七日前已过建兴郡(今山西高平,上党以南),如今过了七日,再慢也应到魏郡(今安阳)。不过北地诸州突发叛乱,难保他不会绕道,是以先至建兴,再视实情而定……”

    也就只能如此了。

    崔光点着头,又朝高英秉奏了一声,称要传令门下省,令其即刻准备快马,待诏书写就,用过太后与皇帝印玺,就可令八百里加急上路。

    高英准奏,崔光正欲出殿,迎面便撞上了仓惶奔来的秦松。

    看他满头大汗,目露惶急之色,崔光心里一咯噔:“长秋卿何故惊慌?”

    秦松应该是想笑着打声招呼,但嘴一咧,却比哭还难看。

    又看诸辅皆是虎视眈眈,高英也目露质问之色,秦松怅然一叹:“先请尚书入殿,待我秉予太后!”

    看来是又发生了了不得的大事,崔光自是好奇不已。但稍一犹豫,还是迈出了大殿。

    如今火烧眉毛,十万火急,先予李承志传旨才是要紧。若有大事发生,自然不可能瞒他这位尚书丞,稍后再问也不迟。

    谷砧

    心中如此思量,崔光不由的加快了脚步。但他还未走出三丈,突的一顿。脚下似是长了钉子,竟是半步都已迈不动了。

    不知秦松如何秉奏,但太后的惊呼却针一般刺进了他的耳朵:“李承志予上党遇刺身亡?”

    就如平地惊雷,崔光猛的一晃,不敢置身的转过了头。

    只见太后脸色青白,一双凤目往外急突,仿佛染了疟疾,整个人抖的如筛糠一般。

    而殿下诸臣皆似被雷劈了一般,个个张大了嘴,一动不动。

    崔光转过了身,犹如行尸走肉,一步一步的捱进了大殿。直到门槛将他一绊,他才恍若惊梦。

    李承志死了?

    怎可能……

    “胡言乱语,信口开河……”

    奚康生猛的起身,声如铜钟,震的大殿嗡嗡作响,“尚书片刻之前还称:李国公七日前便至建兴,如今过了七日,他怎会依旧滞留于不足百里外的上党?

    再者上党距京城也才堪堪五百余里,快马加急不过一日,何至于国公予六日前遇害,今日才有急报送抵京城?

    且即言是高肇谋害予国公,那如今予夏州公然高举判旗,兴风作浪之逆贼又是何人?”

    他身高七尺有余,壮如铁塔,再加生的豹头环眼,燕颔环须,如今更是须发皆张,就如夜叉下凡一般,骇的秦松连连倒退。

    连着退了三四步,直到被崔光抵住后背,秦松才猝然惊觉,连忙从袖中摸出两封急奏,快步呈予高英。

    “来使称:六日前,高……高肇假借巡治水患之名,突至并州。而后诓骗卫县伯(王显)同至上党,于当夜欲在驿站谋害国公未果。因高肇公然召见封国之军将,秘授机宜,是以国公谨慎起间,置封国中军予城外,只携家眷宿于郡衙官舍……

    次日,高肇依旧假借巡查河道之名,诓卫县伯北上,又予城中留高氏部曲一旅。而值当日黄昏之际,高氏部曲猝然发难,上党郡兵救之不及,才致国公遇难……

    便是因封国中军之中有高肇党徒,受其蛊惑而公然反叛,且围攻上党足有五日,以求献城于高肇,才使上党之急奏无法秉至京中。后久攻不下,叛军仓惶北逃,上党郡守李宪才遣使来报……”

    不但被他视作救命稻草的李承志死了,叛贼甚至已然攻到了上党?

    高英只觉眼前一黑,猛的晃了两下。

    众臣依旧惊骇不已,竟未察觉太后异样。还是秦松眼尖,急将她扶住。

    高英用力一咬舌尖,眼中流下两行浊泪:“他力冠三军,勇不可敌,如何就……就遭了贼人暗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