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临战-《大魏春》


    第(2/3)页

    如李亮,沉稳内敛,谋定而后动,虽不似李松一般果绝,却胜在一个稳字。

    而如李丰,心细如发,一丝不苟,凡行事必利析分毫,从来都是未虑胜,先虑败。

    再如李孝先三兄弟、并李容、李会、李永寿等仆臣,行事也各有章法,或机敏、或耿忠、或老炼、或勇猛。

    唯独李时什么都占一点,但什么都比别人差着好大一截。

    用郎君的话说:李时对于自己有几斤几两根本没一点逼数,菜也就罢了,还恬不知耻,得过且过,从来不知上进为何物。

    与他一般人头大的字不识半箩筐的李丰,如今已然手不释卷,唯独李时,动不动就因为在军校授课之时滥竽充数,而被郎君吊起来打。

    要知李时已然三十有四,郎君看在他没功劳也有苦劳的情面上,于军改之时勉强升他为府将军。而他长子李和才只十八,之前已然是李孝先帐下之亲卫营帅。此次郎君钦点,又升李和为府(统两营或三营)将军,随李松出征。

    李亮已然可预见,以四叔(李松)任人唯亲的秉性,此次之战李和的战功定然少不了,说不定又会升一两级。

    到时父子相见,李时拜是不拜?

    怕是已然料到此节,李时才知奋发图强,是以才连番请战。

    心中思忖,李亮有些哭笑不得:“时叔虽兵法不精,武艺不强,但胜在临危不惧,果敢悍勇。且我李氏成军以来,一直由他统率骑部,于骑战颇有见地,是以若逢良机,便由他率甲骑溃敌……”

    良机、溃敌?

    只听这四个字,张信义就什么都明白了:李亮之意是待敌军溃阵之时,让李时打打顺风仗,多少捞些功劳。

    他为副帅,若李时有功自然也少不了他与李亮,是以张信义不置可否,朗声应下。

    “那何时出兵应战?”

    “气候渐冷,大碛更是苦寒,自然是宜早不宜迟,若是能速战速决最好不过!”

    李亮沉吟道,“就明日吧,你稍后就知会后营,明日早食多备些肉脯,送进炮营。再予骑营备些豆料……”

    这是要一鼓作气,予明日一战就要击溃敌军前阵?

    听着好似不可思议,李亮未免有些异想天开,张信义却无丝毫怀疑。

    在火炮面前,任罗鉴藏有多少伏兵,也是有来无回的下场……

    ……

    次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军寨已门户大开。

    无数甲骑与车驾鱼贯而出,如一道长龙不见首尾,往东行进。

    西海的大营距罗鉴的前军就只十余里,是以堪堪半刻,两军就已不足三里。

    李亮就陈兵于三里之外,旌旗林立,军阵森严。依稀间,镇军前军甚至能看清士卒与战马所披甲胄不断闪烁的寒芒。

    两军对战时自有章法,已离的如此之近,不待罗鉴下令,其族孙罗平便已遣斥候尽出,以求探知敌军虚实。如阵厚几何,骑阵之后又为何军,兵力多寡等等。

    但见敌骑出阵,张信义一声令下,其族弟张怀义便领两队甲骑奔出军阵,迎头而上。

    两军斥候也是出奇的默契,至多探至敌前一里左右,再多余一步都不再愿再进。只因凡大军上万,必有弓营,更有专精射艺的射声吏。其中臂力强劲之流,将破甲箭抛射至百丈外绝非难事。其次也在防备重型弩枪。

    而镇军斥候则是已在比干城外见识过火器之外,深知西海之炮机虽小,却可投至百丈以外,但凡被炸中,无论人与马便是千疮百孔的下场,是以更为谨慎。

    两军合近约五百斥候,只在两阵间不足里半之内纵横驰骋,不敢越雷池一步,忽而你追,忽而我逃。

    时不时就有甲骑落马,西海、镇军皆有。

    罗鉴骑着马,站在骑阵所驻之处小山梁之上,皱着眉头观望。

    此次耍了个花招,并未如寻常阵战之时一般,将中帐置于中军之后,而是设于左翼,也就是骑阵之中。而后又将军权尽付托于步帅尉刚,非危如累卵、千钧一发之际,皆由尉刚指挥。

    罗鉴称是为就近观敌,但是否真为因此故,就只有他自己清楚……

    至今日,罗鉴已然是枕戈待旦,摆好军阵达三日之久了。

    他还以为李亮已窥破他的计策,不愿被迫应战,更不愿任人摆布,故而在另思良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