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地第十一-《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


    第(2/3)页

    促销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同时也是企业回报客户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淡季的价格优势是吸引众多消费者和经销商的一大因素,打折、买赠、提高商品附加值等做法可吸引众多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另外对一些选择淡季备货的经销商来讲,价格因素是其冒着风险进行备货的主要原因。如羽绒服在冬季是旺销,夏季就进入了销售淡季。企业就针对夏、冬两季的销售情况,通过广告向消费者传播“羽绒服反季大热销,经济实惠、好礼多多”,经过一系列的广告宣传,改变人们冬季买羽绒服的习惯,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销售。

    [处世使用范例]

    冒险迅速做出决定

    孙子说的“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也是人生战场的进攻要则。

    许多事应该有勇气和决心去争取。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时常并不是对这问题的本身不能理解,而被枝节问题所困扰,我们太容易被周围人们的闲言碎语所动摇,太容易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以至于给外来的力量一种可以左右我们的机会。谁都可以在我们摇晃不定的天平上放上一个砝码,随时都有人可以使我们变卦,结果弄得别人都是对的,自己却没有主意,这真是成功途中的大障碍。

    要想没有这种障碍,自然得先误码练自己对事理的判断能力。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训练自己在判断之后,坚定、勇敢、有自信地去把这个判断付诸实施的能力。

    对一个坚决朝目标走着的人,别人一定会为他让路。而对一个踌躇不前、走走停停的人,别人一定会抢到他前面去。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我们应决心朝着既定的方向走去,越直接越好,一定要坚决地信赖自己。威廉?沃特说:“如果一个人永远徘徊于两件事之间,对自己先做哪一件犹豫不决,他将会一件事情都做不成。如果一个人原本做了决定,但在听到自己朋友的反对意见时犹豫动摇、举棋不定,那么,这样的人肯定是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只能是一无所成,无论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概莫能外。他不是在一切事情上积极进取,而是宁愿在原地踏步,或者说干脆是倒退。古罗马诗人卢坎描写了一种具有恺撒式坚忍不拔精神的人,实际上,也只有这种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种人首先会聪明地请教别人,与别人进行商议,然后果断地决策,再以毫不妥协的勇气来执行他的决策和意志,他从来不会被那些使得小人物们愁眉苦脸、望而却步的困难所吓倒——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行列里都会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因为拿不定主意而摇摆不定的人,无论他其他方面多么强大,在生命的竞赛中,总是容易被那些坚定的人挤到一边,因为后者想做什么,立刻去做。可以这样说,拥有最睿智的头脑不如拥有果敢的判断力。

    成千上万的人在竞争中溃败而归,仅仅因为耽搁和延误。而数不胜数的成功者因为在关键时刻冒着巨大风险,迅速做出决定,创造了财富。

    智者说:“使一个人形成果断决策的个性,是生命成长中道德和意志训练方面最重要的工作。”

    “果断决策的习惯对我们非常重要,以至于经常要准备冒险做出不成熟的判断或采取不利行动。对一个人来说,偶尔做出错误的决定,总比从不做决定要好。”

    有一个父亲想用金钱买回在战场上被敌军俘虏的两个儿子。这个父亲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笔赎金来救儿子。但他被告知,只能以这种方式救回一个儿子,他必须选择放弃哪一个。这个慈爱而饱受折磨的父亲,非常渴望救出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他无法决定救哪一个孩子、牺牲哪一个。这样,他一直被去选择哪一个儿子而难以做决定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结果都被处决了。

    快速决策和异常大胆使许多成功人士渡过了危机和难关,而关键时刻的优柔寡断几乎只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恒山之蛇也[兵家使用范例]

    各部队之间相互配合

    这是孙子使用的一个比喻手法,在这句话后面,孙子说出率然蛇的生理特征:“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别具一格地以率然蛇比喻作战部署的协同配合,令人耳目一新。

    管理部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将帅要使军队能够协调一致,形成整体的作战指导思想。孙子认为,作战是两军集体力量的较量,而不是个体之间的斗勇角力。这种“治众”、“斗众”的指挥艺术,需要具备统军御众的才能,指挥三军像指挥一个人一样,使各部队之间,能够相互策应,相互配合,相互救援,像“率然之蛇”一样首尾相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古战场上,尽管用兵比较简单(如面对面的拼杀),战场也比较单一(如平原、山地、或水上),但仍离不开协调的作用,像孙子讲的“言不相闻,故为金鼓;初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故夜战多用火鼓,昼战多用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的”也是协调的一般手段和作用。实际上,早在孙子之前,协调就已广泛地运用于战场了,有的还达到了比较复杂的程度,如“布阵”,就是一种较高的协调艺术。总之,战争中只要有进攻战、包围战、夹击战、伏击战等,都离不开协调的作用。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战场规模的扩大,战争复杂程度的提高,对协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海、陆、空军的发展,舰艇、飞机、坦克等广泛运用于战场,战争的分工越来越细,协调也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理论——即三军协同作战的理论,从而战争以有力的影响和指导,并将孙子的这一思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他高瞻远瞩,胸怀全局,运筹帷幄,善于从战略高度发挥协调的作用,使处于各点位的我军力量形成整体的合力,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例如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时,毛主席运筹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部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之作。1947年6月,为实现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意图,毛主席首先确定刘邓在军从南线中央敌人的薄弱部位突破,尔后向大别山挺进;随后又及时决定以陈射、陈粟两路大军分别向豫、鄂、陕和豫、皖、苏边区挺进,以牵制和调动尾追刘邓大军之敌;并与刘邓大军在中原子地区以“品”字形的布势展开,三军配合,协同作用,经略中原。同时还批示西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东线兵团,分别在陕北和山东战场上钳制敌人的主力,掩护三军在中原的展开。此外,毛主席还批示晋、冀、鲁、豫、晋察冀和东北战场场的我军,积极发动攻势,从战略上策应三路大军转入外线作战。这样就形成了“中央突破,三军挺进,两翼钳制,内外线配合”的战略态势,从而有效地钳制、调动、分散了敌人,迫使敌人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保证了我军战略目的实现,完全陷敌于被动境地。由此可见,毛主席协调艺术之高超。

    22-毛泽东

    协同,更是现代战争最基本的特征,一般情况下,现代高技术战争最突出的问题是要形成一个“合力”,这个“合力”是由诸兵种参加的,通过大规模、大范围、全过程的协同作战,靠总体威力战胜对方。例如美国的“空地一体战”理论,就是建立在大纵深、全方位、高立体的作战原则基础上的,作战时,必须动用陆、海、空、天的一切手段,战争的力量在广阔的空间形成多点的布局,并做到各兵种的优化组合,各种武器装备的合理搭配,各种技术的科学运用等。同时,还要使各种力量机动自由,反应迅速,互相支援,互相配合,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力量整体,一个“打不垮、冲不散、致敌于死地的铁拳头”。而这一切没有强有力的协同显然是不行的。

    [商战使用范例]

    企业的生命周期

    率然蛇能够协同配合的内在原因是生死与共,是最大的利益(生死利益)的一致。这句话启发了我们:在企业里,要使各项工作达到最大限度的协调配合,就应当让诸方面同处共存于生死线上。

    张朝阳曾经翻译过一篇名为《企业的生命周期》的文章:西方人是这样调侃企业的兴衰的。

    企业就像一棵树,树上攀满了猴子,每层的枝丫上都有,还有更多的正往上爬。

    如有果子,总是顶层的猴子先吃。

    当树上的果子快吃没时,上面的猴子就会用枝条打下面的猴子,以便赶走一些。在挥打中,猴子们纷纷往下一层掉,你挤我,我压他,一片混乱。树木的枝条弄断不少,树干也几乎被折断,最后大都纷纷掉在地上。至于它们的赔偿,就是摇落在树下的一些果子。

    猴子掉下去后,树的负担轻了,生活又开始恢复正常。

    这个故事写尽了企业中的世态炎凉。显然,故事中的这些“猴子”无论是“上面的”,还是“下面的”,都各怀私心,都只想到让自己吃到果子,而没有考虑怎样使树多长果子。这样的“猴子”,理所当然要掉到“树”下去,被“树”抛弃。

    那些只想自己吃到果子,不能与公司共命运同成长的员工,心中普遍存在两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是对立的;二是认为个人前途与组织前途没有关系。事实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是统一的。在一个企业里,利益分配是这样的:一部分以税收形式上缴国家,一部分以公益支出形式给了社会,一部分以分红的形式给了股东,一部分以薪金福利等形式给了员工,一部分留在企业里作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所需的公积金。

    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难免存在着你多我少,或者你少我多的选择,从某一个时间点上看,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是冲突的。但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绝对是统一的。这是为什么呢?你看看那些效益好的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是很高吗?反之,那些效益差的企业,员工的收入不是很微薄吗?不要太计较一时的你多我少。如果每一个员工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今天少索取一点,让企业发展更快,明天获取的就不会是这一点了,而是许多倍。

    [处世使用范例]

    积极融入团队

    在任何一个团队中都存在竞争。因为人人都有希望、目标和理想,都渴望梦想成真。但对协同作战的员工来说,与队友配合比与队友竞争更为重要,这是卓越员工必须具备的品质。将自己视为团队整体一部分,竞争的最高限度是绝不能让竞争损害到整个团队的和谐。

    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而不能相互拆台。一些员工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不信任他人,甚至猜疑自己的队友。其实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如果你能善待他人,相互间就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

    作为团队的一员,遇到事情发生时,你不该想“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而应该想“这样做,对团队有什么好处”。这两个不同的关注点说明你想的是与他人竞争,还是与他人积极配合。罗伯特斯指出:“任何优异的成绩都是通过一场相互配合的接力赛取得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竞争过程。”如果你关注的是整个团队的利益,而不是你自己,在需要你做出贡献的时候,你就会传出接力棒,而不企图单枪匹马地独自完成整场比赛。只有保证整体的利益,才会实现个人的利益。

    只要与队友相互配合,你就能取得惊人的成绩,但如果只满足于单打独斗,就会丧失很多成功的机会。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能相互协作,就会增加所做事情的价值和效果。因为,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发挥你自己的才能,而且还会激发出队友的潜能。

    翁亚伯特是个具有过人才智的人,他理应在职场上有不错的表现。不料他很快发现,与人共事成为他生涯发展中最难的课题,因为稍不慎就会使自己与他人失去平行的关系。并且做到了平行还不行,还得兼顾办公室其他的位置,也就是说其他人也得彼此对应平行。这样才能和谐,即使冲突发生,也是和谐状态下的冲突,很快就会恢复平静。

    公司指派他参加肩负特别任务的老虎小组,不料却成为他痛苦的源头。他觉得这些组员一直对他不友善,他的创见总是无法得到称赞,因此产生许多麻烦及挫折。于是他认为,与人共同努力一件案子对他并不合适,他若能独自一个人工作,无论效率或结果都会更好。他的主管梅根却有不同的看法。她帮他看清了,一个不能与别人共事的人,没有前途,反之,要出人头地,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与人相处的能力,缺乏与人相处的能力注定会尝到失败的苦果。

    于是他生涯的转折点出现了,在梅根的安排下,他前往密西根大学和在全美大学足球赛中创下239胜3败的卡维特教练学习如何激励团队的诀窍。这些诀窍让翁亚伯特如梦初醒,终于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最善于平衡各种关系的人。他选择的集体完成的项目,多是四个人去完成,他是其中一个。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是三个人,或者五个人。他说:“三个人要么各自为政,要么其中一个人怀疑另两个人关系最亲密,三条心达到一致不容易。五个人更复杂。而四个人,一一对应,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对应的另一条边。”

    翁亚伯特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最大,重要的是找到与自己能力对应的人。关于在办公室如何积极融入团队,他总结为:  1.以真诚的姿态与同事相处

    有困难时,尽心尽力予以帮助,不要冷眼旁观;同事征求意见时,不能给人家没有意义的应答;对方无意冒犯了我们,以无所谓的态度,原谅他。

    我们和同事们生活、工作在一起,同事们在工作中可以带给我们快乐与满足。假如没有人主动跟我们讲话,也没有人向我们谈心,我们的工作就会枯燥而没有意义。

    我们要懂得把难免产生的摩擦化解掉。如果同事们对我们不理睬,在很多事情上与我们作对,那么自身肯定有问题了。要仔细研究与同事合不来的原因,一定要待人热情,努力去营造愉快的气氛,多多研究与人相处的技巧,这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2.注意保住同事的面子

    人人都爱面子。在与同事交往中,要注意对方的感受,不要管不住自己的嘴,伤害同事的自尊心,无意中给自己树敌。

    保留对方的面子,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要考虑到这个问题。有些人会在众人面前指责他人,不去考虑是否会伤别人的自尊心。我们只要多考虑一下,为他人也想一下,就可以缓解一些不愉快。

    3.不要愤怒,更不要报复

    当同事们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时,不要愤怒,要冷静思考,他(她)为什么那样做?真诚地尝试替同事设身处地着想:他(她)是个有信誉的人,这事,我想应该另有原因吧。要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如果确实事出有因,你的心情就会平静;如果真是恶意,也在看清一个人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涵养。

    关系到重大的利益,我们可能会被同事暗箭中伤。不要想着对对方进行还击报复。如果我们跟这样的人纠缠,结果对我们自己的伤害会更大。沉默一段时间,时间会证明一切的,那样我们会赢得尊重,赢得更多的朋友。

    4.称赞他人,不要嫉妒

    同事中会有在事实上,抑或在领导眼中比你强的人,你没有必要去嫉妒他们,试着去称赞他们。最后你也许会发现他(她)确实很优秀;和他(她)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同时,你也会得到同事们越来越多的称赞。

    5.提高警惕,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人的错误,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犯的。必须时刻提高警惕。要做一个善于自省的人,时刻注意发现自己的毛病,时刻要具有“危机感”。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就会减少对别人的伤害,同时减少自己的麻烦。

    6.明确和同事的关系

    办公室中人与人是合作关系,不要计较。有小过节,也不要放在心上,同事之间各自收获的是用自己付出的辛苦和智慧换来的,不存在多少利害关系。不要为了一点可怜的面子,伤害大家本该平静的心。多用时间和精力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7.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要做不拘小节、心宽度大、乐于助人的人。人际来往不是为求回报。做一个热情洋溢的人,把自己的光芒照耀在周围每一个人身上。

    8.相互信任

    我们与人在一起做事其实就像是在谈恋爱,如果彼此间没有最基本的信任,不把眼光放长远一些,那么就不可能走到一起来。

    要在公司内部得到发展,树立信誉非常重要。要晋升,没有上司和同行的信任不行。他们需要充分地了解你,才能把你推荐给他人。

    9.使合作对象感到舒服、自然真诚使对方感觉如沐春风,真诚是来自我们内心的东西。如果大家都敞开心扉,很多困难便不复存在。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兵家使用范例]

    将帅的修养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是孙子关于将帅性格修养的一句深富哲理的名言,其中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

    静,即沉着冷静。而且也不是一般的沉静,必须达到幽深莫测的程度。幽之静是一种深思熟虑与机智诡诈的“混合物”,是一种深沉、稳重、老练、机警的表现,表面上看寒若冰霜、冷凝如铁,实际上,却翻江倒海、激情澎湃,乍一看古板僵化,实质上聪明、睿智、机警之极。

    正,即严正,严正是严肃军纪,从严治军。战争是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同时又是以整体的实力、系统的合力制敌的过程,还取决于民心的向背等等。所以,严格的纪律,是部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一切文明之师,胜利之师,也必将是军纪严明之师,没有严格的纪律只能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打胜仗的。但是,严格的纪律与指挥员的威严是分不开的,有威则令出必行,无威则有令不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企图在中途岛与美国海军展开决战,将美军逐出太平洋,并拟定了作战计划。但是,美军情报机关载获并破译了日军的密码,然后,针锋相对地拟定了歼灭日本海军的行动计划。正当日美海军都在紧锣农牧民鼓地进行战争部署时,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不知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了美国海军的行动计划,并将其作为独家新闻予以刊发。美、日两国情报机关都大吃一惊,如此严重的泄密,其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惊诧之后又立刻冷静下来,他认为,如果对这家报纸兴师问罪,必然会惊动日本人,日本人立刻就会取消中途岛的作战计划;更为严重的是,日本人一旦警觉,就会对他们自己“密码”的安全性发生怀疑,倘若日本人“更新”其“密码”,美国情报机关又只好从零开始……罗斯福采取的对策是:听之任之,故作“不知”。罗斯福一装糊涂,日军首脑则真的“糊涂”起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是在讹诈,其实他们根本没有破译日本的密码。因此,日本不但没有中止中途岛大战的计划,而且连密码也没有更换。中途岛一战,日本海军撞入美军精心设下的陷肼中,损失惨重。中途岛大战后,日本海军永远失去了它在海上的优势。

    [商战使用范例]

    王石:让灵魂跟上脚步

    王石的作品《让灵魂跟上脚步》的书名来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小故事——让灵魂跟上脚步。不知道,枪口下的犹太人何以有勇气对随时可能开枪的纳粹士兵说:“不能再快了,灵魂要跟不上了。”然而,哲理总是有让人难以领悟的角落,难道缓慢的脚步就足以让灵魂贴紧我们的生命?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就像我们无从切身体验“玄奘之旅”沿途的每一个细节一样。面对一路的坎坷与兴奋、快乐与感伤,作者王石也不禁在篇末感叹:“当玄奘面对这些,他在想什么?他的勇气、毅力和坚定的信仰,源自何处?”我不能告诉你书中记录了种种疑惑的答案,但如同我开篇所言,这本书能帮我们等等疲惫不堪的灵魂,放慢脚步,让自己的灵与肉得到片刻的喘息。

    “我们只能通过远行,追随他的行踪,来感受他的精神……路上有一些人和一些事,未必与玄奘相关,但却一脉相承,或者异曲同工,让我们可以一点点接近玄奘的精神世界。”王石的结语恰到好处,似乎接近着我们久已忘却的某种东西。没错,有时候脚步的仓促终究会引致灵魂的迷失——无论片刻,还是长久。它们彼此的寻找经常比等待更为漫长,短短的1400年又算得了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些超越生命的追寻,比如信仰,比如活着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讲,玄奘们前赴后继的跋涉,与王石们千辛万苦的追寻都不过是一个脚步等待灵魂的过程。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如果你想问,一生的旅程如何漫长,生命的质地如何坚韧。玄奘的生命似乎是一种最好的诠释。没错,一万年太久,我们每天都活在倒计时般的奔忙中,俗套的理由太多太多,甚至连关于精神层面的探讨都显得不够真诚和务实。还好,庸碌繁忙的间隙,还有些离别让我们黯然,有些欢聚让我们快乐。所以,还不麻木,还不麻木的时候就歇一歇,回头看看,看看来时候的脚印是不是都模糊了,看看自己的灵魂是不是还跟得上。

    没错,这么说的确有点矫情。你可以说,就那么点儿事,不值得。可你读一读《让灵魂跟上脚步》或许能明白我此刻絮叨的这些。甚至不用读,放在顺手的地方,随手翻翻,你也会突然发现,自己忘掉了太多关于灵魂的问题。有时候忘却意味着成熟,而麻木意味着稳定。所谓日渐成熟而稳健,似乎意味着我们丢掉了太多轻狂和张扬,甚至丢掉了灵魂中某些灵动的东西。

    这不是一本心灵读物,不是《读者》,也不是《心灵鸡汤》。读罢此书,你或许会和我一样,在阅读中体验到脚踏实地“玄奘之旅”,从西安到喀什,到伊斯兰堡,再到加尔各答;从海拔到地貌,到沿途风光,再到历史故事,我似乎能理解作者不为此书作序的心情。这样一次丰富的旅行,又有谁能用只言片语概括?即使概括了,那种裁枝断叶的叙述又能说明什么?我们不能,没有人可以。当然,我们可以阅读,甚至在有钱有闲的时候重复这样一次跋涉,但是现在,此时此刻,我们能让自己的灵魂沿着漫长的足迹,找到仍然行色匆匆的脚步吗?

    这是千年前那次跋涉的副本,是不顾未来的回忆和探寻。与都市的忙碌截然相反的是,王石们淡定的脚步让人羡慕。但是如果读过一些章节,你不难发现,与之对应的是一路狂奔的灵魂。追寻来路的反思和回顾似乎比脚步匆忙许多。是的,这样的旅行一反常态。可是,只有这样的反常才是真正的精神之旅。

    当你在吉尔吉斯斯坦听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当你在乌兹别克斯坦看到“不信佛法的王及百姓”,当你在阿富汗的喀布尔听到枪声,当你见了“麦克马洪线”隔绝的地带,当你在加儿各答感受泰戈尔的“良知”和“灵魂”,当你在丛书中经历一段又一段路上的故事……你的灵魂一定比脚步更亢奋,也更活跃。王石们走过的的确是千年之前的那条取经之路,然而时间的阻断,足以将印在石板上的足印抹平,长路的两边早已是另一番景色,岂止物是人非,就连物恐怕也早已不复当年了。寻访灵魂的精神旅程也因此充溢着比好奇更可贵的东西——原谅我干涩的语言难以尽述。

    在后记中,王石坦言:“本书取名《让灵魂跟上脚步》,因为这是一次‘远行之旅’,更是一次‘精神之旅’。我们一路追随探访的玄奘,既是一位探险家,更是一位大德高僧。一路上,我们有路风车,有良好的补给,有出色的翻译,遥想孤身徒步的玄奘,越发令人高山仰止。”

    “过去的20多年里,我身处的社会、我所带领的企业和我自己,都在高速发展变化。我们的速度太快了,脚步远远跑在前面,灵魂跟不上来,整个社会因此变得很浮躁,就像德鲁克说的:‘我们大大高估了眼前,却大大低估了未来’——我本人也不例外。”

    一次,重庆大学邀请王石来举办了一场讲座,讲座的内容是:从方法论看万科的发展。万科二十年在大风大浪中屹立不倒的方法论,六个字:简单、透明、规范。王石给人的印象也是一个简单、透明的王石,衬衣加背带裤,有点嘶哑的声音,高昂的精神。

    简单,不做复杂的事,做简单的事,这说起来容易,在面对现实与诱惑,人们却常常犯错,三九、联想等企业纷纷掉进多元化的陷阱,三九2003年底负债98亿,联想三年规划流产,撤回pc大本营。而万科第一个十年也一样,难以抵挡住诱惑,向工、贸、科、房等多领域发展,致使万科增长迟缓。万科的第二个十年,开始“做减法”,从涉足房地产、贸易、零售业、文化多个领域的多元化走向房地产的专业化,将与房地产主业无关的公司都卖掉。“越简单越好”,简单化带来专业化的优势,集中资源于房地产业,万科在做“减法”的简单化之路中实现了增长的“加法”,实现了近年来的高速增长。

    因为追求简单,对于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质疑声中的mbo,王石认为“mbo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mbo这个领域不好碰,不做复杂的事情,他放弃了万科两次mbo的机会,放弃了做企业的所有者,而选择做了一个经营者。

    企业总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在经验教训中总结,走向成熟,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走向简单的二十年,让万科成了中国地产的龙头企业。第三个10年,万科继续“简单化”,专业化发展,走向精细化。未来十年,万科“至少以30%的速度发展”,万科的营业额将达1000亿元,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的目标。“2007年,万科的住宅开发量将排在世界第一位”,“2014年,开发量将达到10万套左右”,“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将在中国产生,那就是万科”。

    万科除了加强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在核心技术上打造优势。从三年前开始,万科申请了一项项的专利,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情景洋房,一种布置的专利,第二,技术专利,建筑材料、节点关系等专利,第三,模块专利,模块化、标准化生产,“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房子”。在中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有战略性眼光的万科再次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成为推动中国住宅产业化的铿锵力量。

    简单的哲学,简单、积极、乐观、坚毅的王石,33岁辞去公职来到深圳,从零开始,货场搬运、司机、出纳,卖饲料,从扛75公斤一包重量的麻袋到他扛起资产规模一百多亿的万科。王石不但将事业一步步迈上巅峰,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也迈上了8848的世界第一峰,创造了中国年龄最大的登顶者记录,创造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新一代中国企业家。

    《让灵魂跟上脚步》,书中提到:“在过去的近30年里,我们身处的社会、所带领的企业和我们自己,都在高速发展变化。我们的速度太快了,脚步远远跑在前面,灵魂跟不上来,整个社会因此变得很浮躁,就像德鲁克说的:我们大大高估了眼前,却大大低估了未来。”

    他呼吁,我们需要学会自我控制,让自己慢下来,让灵魂跟上脚步。

    这话有深度。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新阶层”成了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新阶层”应该怎样承担社会责任,越来越需要一种新的价值观。很多人觉得目前“新阶层”发展缺乏的就是一种主流价值观,而这种意识形态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沉淀。

    王石算是这种新价值观的践行者吗?他是公认的地产界标志性人物,同时又是一个不断挑战公众想象力的明星,他的博客,他的企业,他的文字,他的极限运动,很大程度上成了这个“新阶层”的象征。虽然这个“新阶层”正在慢慢形成,但是王石的言行有可能会在某种意义上推动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也可以说,这个阶层的灵魂正慢慢地跟上脚步。

    其实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把王石当偶像的原因:无外乎他是一个比较向往自由、喜欢登山、挑战自我、个性张扬的人。而在我们看来,他的“放下”,他的“放迹天涯”,让企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实际上万科最大的成功,正在于王石不在万科。

    [处世使用范例]

    在心理上保持稳定

    把孙子论述的“静以幽,正以治”引申到人生领域,它是性格情操修养的高标准。

    有位教师上课的时候,皮带从腰上掉了下来。惹得同学们或窃窃私语或掩口而笑。该教师发现自己的这一疏忽之后,并没有慌乱羞愧,他微微苦笑了一下,然后说:“同学们,年底评先进教师你们可别忘记我,一定要投我一票呀!”同学们不解其意。只听教师又接着说:“为了向你们传授知识,我废寝忘食地备课、讲课,真是为同学们‘瘦得人憔悴’。瞧瞧,现在我都瘦得连皮带都系不住了,仍然站在这儿给你们讲课,难道我还不够先进?”

    皮带掉下来无疑是一件尴尬的事,躲不了,藏不掉。如果这位老师不会控制情绪,不保持镇静,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不是羞愧难当就是恼羞成,那么必将失去风度。怎么办?自我幽默一下以解脱窘迫是最好的办法。老师的语言机智,所说的原因又极具说服力,学生的讪笑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同情心。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情,有时是自己失言失态;要么是对方反应出乎意料之外;要么是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出现了没有考虑到的因素等等。这些猝不及防的变化,往往会使我们进退维谷,狼狈不堪,啼笑皆非,陷入尴尬的窘境。在危急状态下,若有任何惶恐、失措、紧张、混乱,都很难寻找到变通的途径与方式。

    有经验的人在经过长期的社交实践之后,都具有沉着、机智、摆脱困境的特殊才能。他们在即将或已处于困难条件下时,知道首先要沉着冷静,并以这种沉着冷静的态度去调适心理,使之处于应变状态。

    尴尬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刹那间的事情,如果大惊失色,缺乏镇静,那只能是手足无措,乱上添乱。所以此时要在心理上保持稳定,镇静自若地面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不能被现成的既有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结构所束缚,要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想出解脱的新招。面对非难、挑剔、攻击、质疑,应该迅速地刺激和动员起你的思维力量。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兵家使用范例]

    不懂屈伸就不懂用兵

    用兵之利,在于灵活善变,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有曲有伸,伸缩自如,刚柔相济。刚则坚不可摧,柔则如绵似水;伸者锋芒毕露,缩者若有若无,而那种只能刚不能柔,只直不弯,机械死板的用兵方法没有不吃亏的。

    中国最早就把“阴阳说”运用于战场,从“两仪”到“八卦”,而八卦的每卦又派生出八卦,即八八六十四卦,再继续派生,无穷无尽,阴阳相济,奥妙无比。所以,专门论述此理的《周易》,尤为古代优秀将帅所独钟,并千方百计掌握其中的玄机奥理。这种“阴阳说”最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刚柔相济之理,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而孙子的“屈伸之利”,其基本思想也在于此法此理。

    战争是生死较量,能否做到“屈伸之利”十分重要,这方面的教训也不胜枚举。三国时期袁绍虽百万之众,煊赫一时,但由于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当进不进、当退不退,最后却败在了当时还处于弱势的曹操手中。刘备因关羽被杀“忍无可忍”,把诸葛亮一再告诫他的“东联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置之脑后,犯忌攻吴,结果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几乎为蜀国的灭亡划上了句号。

    “屈伸之利”在任何战场上都是不可缺少的,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如何用兵。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败就败在屈不屈,当缩不缩,面对以色列现代化的强大攻势,放弃以柔克刚的传统的游击战术,和强敌死打硬拼,道道设防,处处抵御,节节败退,最终彻底失败。相反,伊拉克由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军队在美军侵略下却是当伸不伸,当刚不刚,不注意积极的进攻和反击,只是躲藏,消极防守,坐以待毙。

    因而,“屈伸之利”说到底是一种“因利而制权”的灵活制敌手法,体现的是攻与防的重要方法原则,伸则要进攻,打击敌人;屈则防守,保护自己,二者兼顾,以“利”为准则,灵活处置,机变制敌,这就是“屈伸之利”的奥妙之处。

    [商战使用范例]

    做你所爱,爱你所做

    曾经有位中学生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请教成功的秘诀,盖茨说:“做你所爱,爱你所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