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允炆坐在武英殿,内阁郁新、张紞,解缙与方孝孺都在,大明安全局指挥史刘长阁将朱棣入城之后的动静,不断禀告给朱允炆。 朱棣并没有回京师的燕王宅邸,而是如奔丧一般,在金陵城中哭嚎而过,可能觉得自己一个人哭声音太小,也容易断腔,朱棣便让三个儿子也跟着自己一起哭。 朱棣曾经远征蒙古,知名度很高,加上动静够大,所以一路之上,城中士民,不论老幼,都希望一睹燕王风采。 哭泣的燕王,能有什么风采? 只不过让城中之人暗自同情罢了。 毕竟,儿子奔丧老爹,来晚了。 谁的错? 皇上的错! 君不闻,燕王奔丧被拦于淮安? 否则,燕王能来这么晚吗? 只是,没有人敢直接说皇上犯错。 在古代,皇上是没有错的。 谁说皇上的不是,一旦被朝廷知道了,轻则骂一顿,重则打死。 朱棣过足了演戏的瘾,嗓子喊哑了,肚子也饿了,口干舌燥,演不动了,便带人从聚宝门出城,去了钟山孝陵。 在孝陵嚎了一下午,直至天黑才返回城中。 听说朱棣哭晕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演戏太累,一不小心睡着了。 刘长阁将朱棣的动静,城中百姓与其他藩王的动静都禀告给了朱允炆,朱允炆却只是平静地听着,还饶有兴趣地请三位内阁大臣与方孝孺吃了午饭与晚饭,所谈论的,却又不是朱棣的事,而是江南赋税问题。 因为江浙地区支持过张士诚,导致朱元璋在打张士诚的时候吃了不少苦头,睚眦必报的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为恢复生产,减免与降低了很多地区的赋税,唯独江浙地区,赋税加了数倍。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在诏令中要求,江浙人士不得进入户部任职,还将这一条写入了《皇明祖训》,要求后代子孙都要听话。 “江浙赋独重”,是朱允炆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朱允炆看来,江浙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富庶之地,巨贾云集、文教兴盛,也是自己未来大商业帝国的重中之重。 一个被赋税压得喘不过气的江浙,是没有办法也没有条件孕育出繁荣的商业版图,更严重的是,过重的赋税,影响生产积极性。 大家都不事生产的话,那就容易社会不安定。 朱允炆需要一个稳定且繁华的江浙地区。 郁新、张紞,解缙都支持改革江南赋税,突破《皇明祖训》。 方孝孺也是如此,更是提出以民为重,同时拿出朱元璋的话“与民休息,使积蓄之,是谓生之畜之”,主张轻徭薄赋。 朱允炆同意四人的看法,正准备下令拟旨,方孝孺却又说道:“皇上,遵 《周礼》,江浙之地,可行井田制,以增国力。” “井田制?” 朱允炆牙齿有些酸。 井田制这玩意是奴隶社会时期的东西,实行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已经被时代抛弃过的制度,你竟然还想拿过来用? 虽然井田制采取的是国有化制度,皇上将土地赐给诸侯、臣子,这些人找奴隶来耕作,土地不能买卖、转让,贵族坐享成果。 这种制度限制了生产力,已被时代所摒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