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崇祯三年(求推荐票)-《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1/3)页

    此时英格兰已经与大明帝国美洲特区完成了第二笔交易,前膛燧发枪持有量达到了一万两千支,可以说在陆军实力方面,查理一世已经感觉欧罗巴没有自己的敌手了。

    不仅如此,这一次的交易,英格兰还购买了四门大明帝国的火炮,大口径的舰载火炮。

    这种破虏炮只是作为大明帝国军舰上的辅助火炮使用,而且是第一代铁甲舰上使用的,正在被大明帝国的水师进行淘汰的火炮。

    但尽管如此,其威力也是如今欧罗巴所使用的战舰火炮威力的数倍。

    这种火炮,运气好一炮可以击沉一艘欧罗巴的三级风帆战舰。

    运气不好的话,四五炮也可以把一艘三级风帆战舰击沉。

    关于火炮的售卖,是李自成在请示了朱由检之后才进行的商业活动。

    毕竟火炮这东西属于重器,对大明帝国也是会产生威胁,这样的东西拿给西方国家使用,当然是需要谨慎万分。

    但,想要让英格兰王国能够和众多的欧罗巴国家相对抗,并且拥有可以在海上护卫商船进行贸易活动的实力,火炮是必须要提供的。

    在最初的战略之中,大明帝国的舰队并不会直接进入大西洋海域,也就是不会直接发动舰队对欧罗巴地区进行攻击。

    甚至于,在大明帝国帮助土著人民解放中美洲之后,对美洲东海岸地区,也没有去管控。

    因为,在整体对欧罗巴地区的战略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其各个国家进行混战,彼此消耗对方的国力。

    大明帝国趁机获取战争利益,进而让大明帝国更好地对亚洲地区进行规划和建设。

    总体上的战略是:“让封建王权和神权统治欧罗巴,让整个欧罗巴地区陷入战乱之中”。

    虽然这样会使得一部分无辜的人民遭受战争和当地王朝贵族的压迫,但他们享受了殖民的红利,就要承受相应的代价。

    况且,大明帝国还给了他们另外的一个选择,那就是加入到中美洲地区,甚至是移民到东南亚,学习汉文化,成为大明帝国的一部分。

    就像是计划的那样,因为英格兰的挑头,欧罗巴针对亚洲贸易利润之争,已经不可能停止了。

    大明帝国这边需要做的,就是支持其中的一方,目前来说就是支持英格兰王国。

    崇祯三年大明帝国定下来的基调就是稳定发展,停止近邻战争,发展工业。

    但这不意味着军事武器的发展停滞,相反,在军备方面,投入的资金更多了。

    截止到崇祯三年的十月中旬,大明帝国总体已经具有排水量在七千五百吨以上的“破虏级”蒸汽铁甲舰6艘。

    甚至,还有一艘排水量达到一万两千吨的“泰山号”铁甲战舰。

    其它战舰,排水量在两千五百吨以上的“平倭级”装甲巡洋舰有了60艘;

    排水量在两千吨以上的“抚夷级”高速穹甲巡洋舰有了70艘。

    这个时候,大明帝国的战舰总吨位已经达到了四十万吨。

    其中主要是为了建造第一艘“泰山级”巨舰,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否则能够建造的巡洋舰会更多。

    泰山级战列舰,是一种全新的战列舰,其整体上全部都是用钢铁打造,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畏舰。

    其被建造的意义是具有跨时代性的,第一次建造出来,其实只是用来测试的,想要真正用于远洋作战,还需要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来进行调整。

    大明帝国的造船厂规模在崇祯三年扩充了好多倍,用于海运的商船数量每个月都在增加。

    远洋捕捞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大明帝国承认的职业,并对其在大明帝国规定海权区域之内的航海安全直接负责。

    当然,在直接海权范围之外,若是被其它国家的人攻击,大明帝国也会为其讨回公道。

    实际上,在对造船方面,朱由检已经下令并且让萧升调动煌夏商会一起帮忙调控了。

    因为制造钢铁战舰消耗的钢铁太多了,尽管现在大明帝国几乎各处都有采矿厂和炼钢厂,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铁路和战舰,两大钢铁消耗主力,需求一直没有满足过。

    崇祯三年十月份的钢铁单价已经达到了崇祯二年十月的钢铁单价的两倍。

    如此高的价格,依旧供不应求。

    钢铁价格的上升,对其它各个行业都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

    就比如一辆自行车或者火车的直材成本上升,那么售价肯定会有所调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