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武昌,种田开始(求订阅!)-《大明第一藩王》


    第(2/3)页

    “殿下,王府工程大约端午节后便可收工,前番江夏侯来询问,完工后,他手下的十卫士兵,该如何处置?”

    “这些兵战斗力有限,不过都是壮年,可以留下来屯田。”朱桢神色凝重道:

    “云南那边过来的俘虏,怕有十万人,咱们这边兵力少了,肯定要弄出乱子的!”

    “此事陛下那边已经说过了么?”刘伯温指了指东边。

    朱桢再度点头道:“说过了,父皇还准小王自行募兵,武昌附近兵力,以二十卫为上限,以十卫为下限。”

    刘伯温闻言,不再说话。

    朱桢知道,他人刚到武昌,事情肯定是千头万绪。

    他不慌不忙,只抓住两点。

    一为公事,一为私事。

    公事既是军队建设,屯田,教育和兴修水利。

    私事就是建立大明版的汉冶萍煤钢联营体系,外加大力制造水泥,辅助武昌城内外的基础建设。

    有了这两个抓手,安顿好之后,楚王身边的各种事情,便已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三天后,南下斥候来报,云南俘虏已到鄱阳湖边,正在组织船运,沿江而下很快就到武昌。

    而此时的朱桢,已经在汉阳西边的屯一农场视察了。

    这是他划定的第一个屯田农场,范围约有近十万亩。乃是汉江下游的泛滥区,由广阔的芦苇荡和荒地组成。

    朱桢站在一处芦苇荡旁,对身后的杨士奇道:

    “先生,要好好耕种这里,必须要把上游的汉江管住,不能任由它泛滥,不然下面就算是平整成水田,早晚也得被淹。”

    杨士奇点头道:“殿下既然决定在这里屯田,肯定已经有了办法吧?”

    “小王计划趁着汛期来之前,在汉江南岸建一条石头坝,坝上再建几个水闸。”朱桢指着手中简略的地图道:

    “平时开闸放水,汛期时,便关上水闸,可保下游无虞!”

    “若是之前殿下这样说,草民是一万个不信的!”杨士奇面带钦佩道:

    “不过殿下有水泥神物,服江降海,应该不在话下!”

    “哈哈!”朱桢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荒地,一脸期待。

    三月初十,朱桢到达沔阳城,又沿着汉江而下,来到汉阳。

    他和刘伯温杨士奇确定了,汉江沔阳至汉阳段,共建设十里重点水泥江坝和十座水闸的先期目标。

    朱桢预计,这些工程要同期进行的话,两万人大干半月足够完成了。

    杨士奇估计,总投资资金大约在一万两白银,建设人员伙食费得一万石粮食。

    主要是水泥的使用,将大大节约工期和工程花销。

    这些钱由朱桢前期垫上,后期汉江下游的屯田农场获利了,再摊牌返还。

    三月十五,云南来的第一批俘虏,在汉阳县南的江边上岸。

    磨丁带领手下五百人,也是押送大军的成员,他被邀请上了朱桢的座船。

    此时他才搞明白,原来南征大军里战无不胜、奇谋妙算的马副将,竟然是大明楚王殿下。

    船头上,磨丁连忙上前跪拜,一脸无辜道:“殿下,你可把小人给蒙惨了!”

    “哈哈哈,本王又蒙你什么了?”朱桢抬抬手,示意对方起来说话。

    磨丁笑嘻嘻起来,屁颠屁颠道:

    “殿下走后,小人向天兵们打听马副将的消息,谁知天兵们都告诉小人,根本没有这个人,小人还以为是见了鬼呢!”

    “哈哈哈!”船上众人都给逗笑了。

    朱桢拿着望远镜,看着慢慢从船上下来的俘虏,果然如傅友德所言,这一批都是成年壮实的。

    他放下望远镜,问磨丁道:“那些老弱病残哪里去了?”

    磨丁如实禀报道:

    “遵照大将军的意思,老弱病残都留在本地为大军服务。等大军回拔时,再把他们带回来了!”

    “大将军还下令了,除造反不服的,大部分俘虏都会优待的!”

    朱桢点点头,这是他跟傅友德提前约定好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