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整顿吏治-《晚清第一枭雄》
第(1/3)页
正是夏季,复兴会两大重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一为中兴公司扩产增效,由公司两大干将容闳和唐廷枢主持;二为经略江西腹地,由左七军军长冯桂芳主持。
吴捷留在九江,一面开始准备进攻南昌,一面花大力气整顿吏治。吏治是否廉洁高效,关系到军政府能否高效开展工作,必须给予十二分的重视。
九江之战一结束,大量伤病残军人退伍,进入军政府工作。自那时起,吴捷便开始以整顿吏治为重点,扫除军政府中的封建残余,建立现代政府组织。
复兴会刚来九江时,对这里人生地不熟,筹建各级军政府时,不得不大量留用传统官吏。
但传统官吏为害甚大,是满清吏治腐败、国力坍缩的重要原因。
十九世纪中期,朝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大开捐纳之门。不仅学术功名可以买卖,官职也可以买卖。随着军功出身的官员挤压科甲正途出身的官员,满清吏治进一步腐败。
例如,胡林翼虽是进士出身,在京候补日久,便捐了个知府,可以自主择地。令人敬佩的是,他没有选择膏腴之地,而是主动选择到贵州蛮荒之地,大展平生抱负。
各地民变深刻地撼动了满清政府的根基,晚清却仍然持续了六十多年。
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海关收入改善财政收支状况、洋人支持、慈禧长袖善舞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朝廷对于官员任命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大到军机大臣,小到县令,都要以清帝的名义任命,才具有合法性。
除了清帝钦命官员之外,还有为数更巨的、不在“编制”之内的胥吏、差役。
例如,清朝一县的文官只有县令、县丞、教谕等极少数的编制,算上驻守当地的武官,有俸禄的“编制”官员不会超过十个。
若算上胥吏、差役,官吏的数量就惊人了。论胥吏,大县有两三千名,小县有三四百名。论差役,浙江大县有一千五百名差役,山东大县有一千多名。
事实上,清廷的基层权力已被胥吏、差役把持,情况相当严重。
晚清时期,为了安置官员,加之民变四起,官员任职大为缩短。据统计,咸丰一朝,督抚任期少于三年者,比例在80%以上。
督抚主管一省乃至数省大权,堪称满清最重要的地方官员。他们任职尚且如此短暂,更别提其他官员了。
胥吏、差役则是终生任职,可以继承给子孙。他们虽然没有地位,受到舆论歧视,却掌握了实际的权力,赚得盆满钵满。
满清监察御史李慈铭就曾说过,满清官员俸禄低,守法的京官穷得无法生存,衙门里的书吏财产过亿,衣食享用堪比皇帝。
康熙年间,桐城派大家方苞受文字狱株连,关入刑部大牢。方苞发现,刑部老吏私藏官印,擅自更改公文。
即便是死刑这样需要皇帝朱笔亲勾的大事,老吏亦敢暗中作手脚,买通别人代替死刑。主审官明知有此事,却不敢上奏朝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