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手指加重力气,紧握住刘协的手掌,她没有再说一句话,只是那眼神中的伤感、迷茫和踟躇,都抵不过两情脉脉心相知。 董白走了,带着婆子和仆役,没有再说一句话,但似乎又说了一切。 刘协望着董白的背影,是那么的笔挺,似乎万钧高山都无法压弯。 只是,现在并非儿女情长时节,他紧握拳头,默默登上御辇,吩咐穆顺回宫。 穆顺大声传递皇帝的命令,随后便用袖子擦拭额头的冷汗:今天太凶险了。 回到寝宫,刘协坐在案几后揣度今日之得失。 他知道,自己莽撞了。可是,后宫秽乱只是开端,若是他不及时制止,洛阳城内便人人哀哭了。所以,他不能忍。 拿起一张可以书写的绢帛,他认真思考着书写利弊。 不多时,荀彧闻讯赶到。初时他听闻皇帝和董卓在南宫门前对峙,真是吓了一跳,暗自抱怨皇上糊涂。只是木已成舟,且董卓为人性淫且残暴,率兵入宫之由可谓众人皆能猜到。 幼帝能够挺身而出,且事先安排董卓之孙女拦在南宫,亦能看出幼帝智勇皆备。只可惜这乱世,若是幼帝早生三十年,朝廷当不至于沦落至此。不由地,他对幼帝起了一丝佩服之意。 看着眼前面容俊朗的荀彧,刘协收敛内心的烦乱,平静地问道:“文若何以教我?” 荀彧愕然地看向刘协,发现他面色平静,顿时心安。他躬身道:“此举有弊亦有利,陛下可知?” 正所谓君考量臣,臣亦会考量君。 刘协吩咐穆顺将案几上的沾满墨迹的绢帛拿去给荀彧。 荀彧捧起绢帛,看到一列列工整的字迹,详列二利二弊:据大义而发声,聚声望,一利也;与权臣割裂,赢士心,二利也;权臣猜忌,一弊也;帝位不稳,二弊也。 荀彧叹道:“陛下既知其弊,仍然冒险阻拦,让文若万分敬服。不过,陛下只顾内而忘外矣。试想今日陛下之壮举,若是遍传各州,亦能得州官声援矣。” 刘协摇头道:“远水怎解近渴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