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战和选择-《驾个小艇去明末》
第(3/3)页
第二条,朝廷考虑许部筹饷养兵的需要,暂时将河间府租借给许部,每年租金算作发放许部的军饷。但许部不得拦截漕运。
许东也承诺,在长岛军占领整个辽东,有足够地盘养兵后,到时将河间府交还朝廷。
第三条,许部占领的其他敌占领土,可由其自行管理,但应向朝廷报备,纳入大明版图范围。
第四条,朝廷同意严肃惩戒前期陷害许部的责任人,但责任人认定由朝廷来负责。
总之,主要的调整就是顾全一下朝廷颜面,毕竟崇祯帝可是很要面子的。达成的协议如果丢脸太甚,皇帝那里肯定过不了。
特别是在追责处理上,钱士升坚持必须由朝廷来认定责任人,否则许东如果要求移交内阁首辅,那朝廷的脸往哪里搁啊。
许东对此也没有太做坚持,自己的仇人自己会收拾,让朝廷严惩,肯定没有自己动手来得爽快啊。反正也不急于这一时半刻的。
双方协议达成,许东同意先暂时开放漕运,放一部分夏粮进京。现在还需要朝廷打击农民军呢,也不能把他们逼急了。
这次议和许东心里很清楚,现在还远未到大明朝穷途末路的时候。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等能打的臣子都还在,只是被农民军暂时牵制住了而已。
如果把朝廷逼急了,不顾农民军全力进攻河间,那靠现在这点兵力,还是很难守得住的。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经济方面。如果朝廷全力封锁长岛,查抄许东在南京的产业,长岛系统银钱供应很快也会出现困难。当然朝廷也缺钱,一封锁也同样受不了。
所以从目前形势看,暂时和谈对双方都是可以接受的。许东不可能学崇祯,死要面子活受罪,明明急需跟鞑子暂时和谈,以集中力量剿灭农民军,却碍于面子不敢谈。结果在两面消耗下,搞得国亡身死。
几天后,崇祯帝接到了谈判情况报告,便召集几个重臣来商量。
“这许东提出的条件,大家都看了,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崇祯问道。
“皇上,许东这条件提的确有不臣之心,但实际上朝廷也没什么额外损失,他要的地方都是已经实际占领的,想让他白白吐出来也不可能,鞑子的地盘也不是朝廷的,他能占就让他占好了,到时两倍俱伤最好。臣的意见是可以同意。”张凤翼还是和谈的积极拥护者。
“皇上,老臣还是那个意见,先解决漕运和财政问题,等以后朝廷有钱了,再征讨许东也不迟啊。”侯洵还是关心他的钱袋子。
“皇上,朝廷的大义名分也有了,许东以后收复辽东,总也算大明的疆域,我们只需要付出点名义官职奖赏,我觉得是可行的。”钱士升去谈出来的结果,当然要积极维护。
“元辅的意见呢?”崇祯虽然最近不满温体仁,但朝廷大事也不可能绕开内阁首辅。
“这追责事情怎么说?”温体仁最关心这事,毕竟关系他自个安危啊。
“经老臣据理力争,许东答应由朝廷来定责任人,但我们也不能太糊弄,再次失信于人。”钱士升答道。
“鼓动大沽口降将献城主要是王家的王永图干的,而且据了解,他这么积极鼓动主要是为了报私仇。
王永图的儿子王之新在大沽口罪恶累累,被许东检举到了朝廷,现在还在大牢里关着呢。臣建议主要追责王永图父子为宜。
至于泄密鞑子一事,我们是万万不能承认的,否则必然被天下舆论抨击。而且这事也没证据,许东也不能硬逼朝廷追责吧。”温体仁一听可以自定追责,立即抛出了替罪羊。
“泄密之事,臣以为就推到锦衣卫的哨骑叛徒上好了,对许东也有个交代。”张凤翼补充了一下。
“大家说得有理,那就这么办吧。答应议和的条件,依据许东收复旅顺的功绩,新设辽东镇,封他为总兵。追责一事就按刚才大家议得办,内阁抓紧拟旨吧。”崇祯帝拍板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