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曹操的青州兵,其前身是青州黄巾,本质上并非是善战之兵,而陶谦的丹阳兵,却是自民风彪悍的丹阳郡招募的骁勇之士。 依常理而论,青州兵是敌不过丹阳兵的。 然而,泗水之战,陶谦以丹阳兵对战青州兵,却惨遭大败。 其惨败根因,郑牧清楚,刘备同样清楚! “备亦担心仓促而往,会被曹操以逸待劳,然而军情紧急,陶使君只给了备五日时间。备苦无良策应对,只能驱兵前往。”刘备长叹一声,遂拱手询问:“不知郑县尉,可有应对之策?” 郑牧也不客套,直言道:“要退曹兵,上策为弃城保军,避其锋芒,分其兵势。” “曹操奇袭东海,短时间内拔五城,兵指郯城,其利在急战。” “若据城而守,以郯城如今的士气,即便有城池之利,也难以久守,陶使君选择在沭水以东拦截曹操,也是有此考量。” “反之,若弃城保军,曹兵进,我军退,曹兵退,我军进。” “只要兵马尚在,曹操多留兵则不够用,少留兵则不足守。” “待其粮尽,自会退兵。” 弃城保军? 刘备心头一凛,对郑牧天马行空般的想法,感到十分惊奇。 但很快,刘备又摇了摇头:“郑县尉想法虽然巧妙,然而曹操凶残,若其粮尽,必然会劫掠县乡,如此一来,岂不是让徐州百姓再受难?” “此计不可取!” 刘备对策略的认知,让郑牧暗暗惊叹。 郑牧的上策,其实是分为两步的。 第一步,避其锋芒,保留有生力量,消耗曹兵的钱粮军资。 第二步,曹兵劫掠县乡,激起军民同仇敌忾的情绪,形成哀兵之势。 再有对兖州之乱的先知先觉,只要操作得当,郑牧不仅能退曹操之兵,甚至还可以让曹操无家可归! 虽说刘备不同意弃城保军的计策,但郑牧并未因此而遗憾。 口称上策,其实是在试探刘备的策略的敏锐力,以及是否如传闻中的一般有仁德之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