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新的时代-《这个魏延不一样》
第(1/3)页
翌日
魏延便怀抱着一盒铁钉,早早的来到匠作坊。
等了一刻钟不到,宋星就带着一大批工匠而来,其中有木匠,铁匠,甚至还有石匠,可见对于制造的重视程度。
人一到齐,宋星便开始分配任务,首先,由木匠们挑选木料,在魏延的指挥下,将木料逐渐刨制成形。
然后由铁匠接手,先将准备好的v型犁铧,用铁楔与犁头牢牢固定在一起。
再按照画好的标线,将不同的木料,涂上糯米熬制的胶水,用卯榫结构组合在一起,再用铁锤小心翼翼的将一枚枚钢钉钉入其中,直至完全牢固为止。
三种固定方式叠加,魏延还不信了,这样还搞不定它。
最后在一旁等候的石匠们,将松香加热,然后涂抹在钉子处,做简易的防水防锈措施,最后在全身刷一遍桐油,防止虫蛀。
待完成以上工序后,将犁的各部件放置一旁自然晾干。
晾干后,再由一旁侍立的学徒们,将一根根早已搓好并侵泡过桐油的的麻绳,系在犁架与犁辕上。
十多道工序下来,一把及其简易的曲辕犁,在众人通力合作下便完成了。
看着众人亲密无间的配合,魏延突然有种错觉,仿佛来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小镇上的小型手工作坊。
作坊里,叔叔阿姨们用勤劳的双手,完成一件件手工产品,然后远销海内外,带领乡亲们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这就是工业的开端,流水线生产模式。
一直忙碌到下午,直至九十五枚钢钉,只剩下三枚,众人方才停下手里的工作。
一共制造了四架曲辕犁,每架消耗二十三枚钢钉,消耗数量之多令人咂舌不已。
其实按照原计划,每一架犁只需要十枚钢钉即可,但考虑到是第一次制造,所以为了稳定,魏延便下令,在连接处使用双倍的钢钉固定,以防意外发生。
待所有工作完后,众人便分头行动,两队人分别持两把犁,一队由魏延带队,去镇外预留的水田里实验;一队由宋星带队,去镇外预留的旱地实验。
第(1/3)页